小妹剛下客運前往接他的我們
告訴她:「等一下我們去故宮看大英展」
就這樣小妹被我托去看~但因為開車的關係
2:30到外雙溪居然等了一個小時才等到車位啦~
快瘋了,等到3:30才進去看大英展,哎~
不過人真的很多耶,除了埃及文化外,還有羅馬
不少國家的文物,不過當我們看到羅馬帝國
酒神狄奧尼索斯雕像(註一)時
居然有一個弟弟說:「爸爸~他為什麼要把他的弟弟露出來啊~」
我和妹妹聽到快噴飯的笑出來......
說真的並不能怪他看不懂,因為他年紀還小
看不懂藝術品是正常,但他爸爸居然沒解釋給他聽
就不懂他帶小孩來看展的目地在哪裡
雕像他所展示出的是,力學與美學
而且以雕像的平滑度讓你知道
他在那個年代是如何收藏是收藏在哪裡
讓你依文物與解說去了解
「文物的年代與那個年代美學與製作的程度」
所以我知道了雖然展覽人很多,但不是每一個人都看的懂
更不是每個都會去了解展覽的意義
只能說台灣人對於美術的程度還不夠
不過這次讓我學到的最多的事,我見識到「不幸的木乃伊蓋板」
原來蓋板沒有我想像中的厚耶~這麼薄.....
「亞力山大的弩幣」都是讓我覺得很棒,收獲還滿大的啦~
除了小妹、我、老公外還有爸媽也有去
老爸最好笑了,看到一個彩釉陶瓷碗,居然說拿來玩十八啦剛好
當場讓我跟妹妹「無言......」
但我知道老爸是開玩笑,因為人多到裡面空氣差
脾氣差的我,都快發脾氣了.....
我覺得故宮真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,展覽會場規畫的好差喔~
哎~人多一個小缺點,但故宮規畫也是一大敗筆
但還好沒有白花那250元,因為看到滿多的.......
門口的charvs小妹
後來又去至善園逛逛,不過去時已經過了他的參觀時間了
但至善園人還滿多的咧~~
學貞子的小妹
最後要走時還看到一位賣叭噗的阿伯被開罰單
最愛挑戰公權力的char,跑過去跟阿伯買(正在等簽名)
char:老板,四隻叭噗
阿伯:等一下,等我簽完名
警察:沒關係,你先弄....
char:謝謝~
付完錢後,阿伯才簽紅單
明知道阿伯是違規,但這麼晚了有必要一定要開單嗎?
口頭上警告一下就好了啊~
幹嘛這樣欺負老百姓呢~
以下就是讓我們等了二個小時的停車場
來時全滿,走時居然只剩小貓二三隻啦~
哎~~~~呆掉.....
高171公分
解說:
這尊精美的雕像發現於昔蘭尼(Cyrene),位於現代利比亞地中海沿岸地區的希臘殖民地,在羅馬帝國統治下持續繁盛。透過他帶著一頂長春藤花冠和葡萄串,可以容易地辨識出,這是一尊酒神狄奧尼索斯(Dionysos)的雕像。
雕像的頭轉向右側,長髮垂肩,足蹬綁帶涼鞋,身著古希臘長袍,長袍順著他的左肩和後背垂下,又向前蓋住了他抬起的左臂,但露出他光滑而強健的軀體和生殖器。長袍的褶紋雕刻得精細入微。背部儘管經過加工,仍顯得很平整,顯示出它可能是放置在壁龕裡或是靠牆而立。這座雕像顯然是一位在西元二世紀技藝嫻熟的雕塑家,依據紀元前三世紀早期希臘的作品仿製而成。
幾乎所有的古代雕刻作品都著色過,這尊雕像也不例外,至少原來也曾部分著色,眼睛和花冠裡還殘留有紅色顏料。這件雕像,除了一些細小的地方如乳頭之外,很少被觸摸,所以柔滑的、皮膚般色澤的大理石表面,與著色的衣紋形成對比,非常美觀。與雕像一起發現的還有一個戴著葡萄枝葉項圈的豹子雕像,它通常陪伴在酒神左右,另外還有一個基座,估計是用來放置雕像的。發現雕像的建築已被認定為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神廟。
< !--description ends-->註二:
【人形內棺】西元前305-30年;托勒密王朝
上埃及;艾赫米姆木;長176公分
解說:這件內棺,是古埃及上層社會男性木乃伊的典型範例,臉部的金箔和染成藍色的假髮,象徵著死者在來世仍具有的神性。文字記載,眾神們都應該有黃金血肉和青金石的頭髮,死者經過編織的卷曲假鬚,也表明他身踞社會高層的崇高地位。支撐棺腳的矩形基座說明棺木的雕刻品質,同時也暗示埃及墓葬中的「開口儀式(Opening of the Mouth)」,古埃及人相信藉由這種儀式,豎立於墳墓入口處的木乃伊可以再度復活。死者大型護身符項圈下的文字和圖形,均與保護死者後世生活有關。胸部上方繪著伸展翅膀作保護狀的天空女神努特(Nut),翅膀的左右兩側是「荷魯斯之眼(wedjat-eyes)」。
天空女神努特下層的長條構圖,表示木乃伊是放在一座架子上,架子下有四個臟器罐(canopics),側面繪有伊西斯(Isis)和奈夫蒂斯(Nephthys)悲傷的形象。內棺蓋版的下半部,有幾列垂直的象形文字,宣告死者受到努特女神的保護,圖像中的神祇還配備刀子,足以對付任何威脅他的敵人。蓋板的下端腳上是兩位豺頭人身的亡靈之神阿努比斯(Anubis)的形象,他扮演著將死者製成木乃伊,並保護死者的角色。這些圖形都旋轉180度,以使死者的靈魂能夠通過繪在棺蓋面具上的眼睛看到它們。
【不幸的木乃伊蓋板】約西元前945年;第二十二王朝早期;
埃及底比斯遺址木;高162公分。
這件精心繪製的木乃伊蓋板下,躺著一位上層社會的女性木乃伊。在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王朝早期,這種經過雕刻和繪畫的蓋板,取代了早期放在木乃伊頭部的面具。蓋板主人的姓名己不可考,但從雕飾風格可以確定其年代和出自底比斯(Thebes)。死者身披一件大花卉圖案的披肩,露出她張開的雙手,披肩下是一組與來世有關的神明繁複構圖,其中包括太陽圓盤和老鷹、伸展翅膀的天空女神努特(Nut)、人頭鳥身的靈魂鳥,和奧斯烈斯(Osiris)的象徵。
1889年大英博物館就獲得了這塊蓋板,即便不考慮它的歷史重要性和藝術價值,這塊木乃伊蓋板早已成為該館最著名藏品之一。它有一則備受關注的現代傳說,源自一種普遍的觀念:直接或間接打擾古埃及墓葬者將招致「詛咒」。儘管木乃伊蓋板最初的主人已無法確認(也不在大英博物館裡),但這件蓋板有個容易令人生畏的名稱─「不幸的木乃伊」。通過口耳、媒體甚至網路,它的故事被添油加醋地傳播。十九世紀時四位英國旅行者,自埃及帶回這件木乃伊蓋板後,據說不是猝死就是受傷,同樣的不幸也降臨到其他人身上。據說這件蓋板早期拍攝的一張照片,照片中雕繪的臉居然驚悚地變成「栩栩如生惡毒至極的埃及婦人容貌」。與這件蓋板有關最怪異故事是:它被賣給了一位美國收藏家,並於1912年裝上鐵達尼號(Titanic)運往美國,因而導致這艘船撞到冰山沉沒。儘管缺乏這塊木乃伊蓋板具有超自然力的證據,但關於它的神話仍不斷流傳。
故宮介紹:
世界文明瑰寶─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
展 期:2007/02/04 ~ 2007/05/27
陳列室: 圖書文獻大樓1樓特展室
當人類俯視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,總會對祖先創造的偉大文化藝術抱持著緬懷與追憶。透過對世界文化遺產的緬想、追溯、好奇與探索,我們體會到文明創造者思智的纖細與豪邁,文化交流融會的啟發與創意。穿梭於歷史迴廊、追溯文明軌跡、欣賞人類遺產的光澤,透過不同時代與地域的文物,了解古往今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相,是本院籌辦這次展覽的目的。
< !--description ends-->
< !--description ends-->
< !--description ends-->
ription ends-->
大英博物館的收藏舉世聞名,目前館藏已突破 700 萬件,幾乎網羅世界各地重要文化遺產。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經過將近兩年的努力,首次與大英博物館攜手合作,舉辦「世界文明瑰寶:大英博物館 250 年收藏展」,使國人無須遠渡重洋,便能欣賞來自世界各處的文化寶藏。
選展作品共二百七十一件,時間上從舊石器時期迄於二十世紀,地區遍及歐洲、亞洲、大洋洲、美洲和非洲等五大洲,展品囊括雕塑、繪畫、珠寶、玻璃、金器、銀器、銅器、石器、木器和陶瓷器等所有藝術作品與歷史文物。這樣的一個多元文化展覽,不僅提供國人視覺上的饗宴,也認識到世界文明演變中各種不同的面向,以及人類在藝術文化上積累的輝煌成果。